2022
03/16
13:21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人杰/撰稿
3月3日,市城管局举行了一场新闻通气会。
这场通气会,只对媒体开放,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在笔者看来,意义却不小。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会上重点解读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无锡未来5年的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无锡是省内第一个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的城市,自2019年9月就进入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无锡垃圾分类也迎来“提档升级”的新契机。
《实施意见》有哪些亮点?
第一,明确了垃圾分类的“无锡模式”,那就是按照“四分类”法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定人督导”;
第二,将江阴、宜兴也纳入了整体规划,城乡一盘棋都将“四分类”;
第三,职责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建立完善覆盖城市和农村的考评体系,以“红黑榜”等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持续监督。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意见》还给出了全市垃圾分类路线图——到今年底,市区建成区范围内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100%。2025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全覆盖,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普遍养成。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无锡更严格、更科学的垃圾分类时代正式开启。整个社会文明的成长,将沿着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向前一步步地迈进。
但在这过程中,从观念认同到行动实施,从理解到支持到主动参与,仍有漫长过程。要更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关键在于解决“怎么让市民甘愿接受垃圾分类所带来的‘不方便’”问题。
在现阶段,笔者和广大市民一样,关心这么几个问题:
后端处理工作能否及时跟上?
眼下,相信绝大多数市民已经认同:“垃圾分类不是要不要分的问题,而是怎么分。”
尽管很多城市从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开始提倡垃圾分类,但总体而言反反复复,进展缓慢。这就给人一种很不好的印象,认为垃圾分类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让老百姓看到身边的改变,重拾分类的信心。
这种改变,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在这一点上,近两年无锡动作不小,此次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要加快制订相关政策,将装配式、可移动的垃圾分类收集亭(房)等小型设施纳入简易低风险项目清单中,简化规划许可程序。近期,市自规局和市城管局已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规划审批管理简化简易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程序的意见(试行)》,为分类收集房落地提供政策支撑。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我市还将加快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改造和集中式居民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尤其是厨余垃圾转运设施的新改建,逐步完善全市生活垃圾转运体系。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避免“前端分类后端混运”现象的发生。在所有的居民意见中,这是最聚焦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投放、收集、运送、处理各个环节,不能有疏漏,否则就是“白忙活”。
垃圾分类喊了这么多年,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效,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笔者了解到,无锡为了垃圾分类,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尤其是在分类收集、处理这端,更是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能立竿见影见效。怎么办?加大奖惩与监督。
《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到,以“红黑榜”等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持续监督。今年,我市将对垃圾分类工作尽职不力的小区物业进行处罚,加大对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的处罚力度,发现一起通报一起。
此举对真抓实干者是一种激励,也是一面纠偏的镜子,通过双向倒逼激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样板。
如何让垃圾分类从时尚走向日常?
许多公共事务都是如此,短期行动容易,长效推进不易。
垃圾分类不是打“游击战”,而是一场持久战。
从操作层面来说,要实现市区建成区范围内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不难,难的是如何形成真正的长效机制。
而要达成上述目标,要充分考量行政成本、社会成本,在成功动员后让社会自身顺畅“跑”起来。
笔者注意到,上海有一条措施,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孩子最认真,能从小养成分类习惯,在家庭内部形成孩子监督家长的良好氛围,通过“小手拉大手”让这项政策真正扎下根。
当然,垃圾分类永利在线/教育不应只是空话,永利在线/教育从业者有责任把垃圾分类落实到学校每一天、每个人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最好的老师是生活,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
杭州大胆创新实践的做法也同样值得借鉴。
杭州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市民只需要登录手机APP,就可以预约到最权威的垃圾分类宣讲员。此外,还积极研究开展垃圾分类监管和积分平台建设,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可以购买生活用品等,使得垃圾不再是难以处理的废料,成了“会生蛋的母鸡”。
总而言之,社会文明的递进,是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市政管理集体映射的结果。我们乐见,无锡此番破局能通过系统全面的思维理念、细之又细的方法路径,把群众天天触摸的民生、市民家门口的幸福做细做实做到位,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再加力、再升级。
出品:报业集团永利网址/永利线路检测/无锡观察融媒中心
运营:永利网站/永利导航网站/太湖潮网评工作室
策划:倪均、赵晓军、沐滟
图片来源:无锡城管在线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C) 1998-2022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